一、電磁泵的結構
常用的電磁泵主要由泵頭、磁力驅動裝置和其它零部件三部分構成。葉輪、泵體、軸承、軸套、泵蓋、泵軸等零件組成了泵頭;內磁轉子、外磁轉子、隔離套等部件構成了磁力驅動裝置;其它零部件主要包括托架、底座、電機、中間軸承體和聯軸器等。
1.工作原理
電磁泵的工作原理是:在電機軸上裝有一個圓筒形的外磁轉子,在其內側圓柱面上均勻密排著N.S極相間排列的外磁鋼(永磁體)。在泵軸的右端也裝一個圓筒形的內磁轉子,在其圓柱外表面上同樣均勻密排著N.S極相間排列的內磁鋼(永磁體)。由于內磁轉子與輸送介質相接觸,為防止受介質的浸蝕,所以在內磁轉子的外表面上加一個不受介質腐蝕的非磁性材料的內包套。在內、外磁轉子之間有一個非磁性材料制作的隔離套,隔離套緊緊固定在泵蓋上,將被抽送的介質以靜密封的形式密封在泵體內,故介質不會外泄。當電機帶動外磁轉子旋轉時,由于永磁體的吸斥作用,帶動內磁轉子同步旋轉,因為葉輪與內磁轉子連成一體:從而葉輪也就和內磁轉子一起旋轉而達到輸送液體的目的。
2.優缺點及注意事項
優點:(1)傳動軸不需經過泵殼,主要借助于磁場透過空氣隙和隔離套薄壁傳動扭矩,帶動內轉子,這樣能夠完全將軸封內的泄漏通道進行消除,保持了全密封。(2)在動力傳動過程中能夠起到過載保護作用。(3)除磁性材料與磁路設計有較高要求外,其余部分部分技術要求不高。(4)電磁泵的維護和檢修工作量小。
缺點:(1)常用的普通離心泵的效率高于電磁泵。(2)對防單面泄漏的隔離套的材料及制造要求較高。如材料選擇不當或制造質量差時,隔離套經不起內外磁鋼的摩捌}容易磨損,而一旦破裂,輸送的介質就會外溢。(3)電磁泵由于受到材料及磁性傳動的限制,因此國內一般只用于輸送
二、退磁原因分析:
電磁泵退磁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方面原因:1.員工誤操作問題。2.電磁泵本身結構、性能問題。3.工藝系統管路不暢問題。為徹底查出電磁泵的退磁原因,我們做了以下工作進行逐項排除確認。
首先,從操作規程和員工的操作人手。
1.對電磁泵進行充分罐泵和徹底排空,排除了罐泵不良存在空氣的可能性。
2.當時罐的液位是50%,不存在低液位送料。
3.操作卡嚴格按照說明編制,不存在錯誤。
4.員工操作時嚴格按照操作卡操作,工藝技術人員和維修技術人員均在現場,不存在誤操作。
三、改進措施
1.針對出口管路末端分布器易堵塞的問題,避免長時間運行后管路不暢造成電磁泵升溫退磁,設置3處進塔分布器以備切換使用,同時在每個分布器前段增設可拆卸的法蘭,以便拆卸清理,保證一個檢修期內的正常運轉。
2.因泵的末端分布器與溶劑接觸,溶劑中含有固體顆粒易造成分布器分布孔的堵塞,所以加強溶劑的精制過濾,改善介質的內環境。
四、電磁泵運行的注意事項:
1.保證工藝管路的合理暢通,避免堵塞不暢引起低流量造成高溫退磁。
2.泵在使用中環境溫度應小于
3.電磁泵處于正常工作狀態1000小時后,要將泵拆開檢查斷面及軸承的磨損情況,對已經磨損得部件要及時拆除更換。
4.通過被輸送介質來進行冷卻及潤滑的電磁泵軸承,堅決不能進行空轉,還應該注意不要在正常工作運轉中,突然停電后,重新啟動造成的空載運轉。
5.在使用輸送液體為容易結晶沉淀的物質是,應到在使用后應及時清洗,排凈泵內積液。
6.對于固體顆粒介質,在輸送時一定要將過濾網安裝在泵的入口處。若介質內含有鐵磁質微粒,需安裝磁性的過濾裝置。
結論:綜上所述,排除自身結構材質問題,電磁泵退磁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高溫退磁。因此優化工藝系統管路,保證管路的通暢,控制好電磁泵的能量損失并做好電磁泵的潤滑、散熱和冷卻等各種有可能引起電磁泵出現高溫的情況就顯得格外重要。